军事博物馆参观漫谈3(海口铜管配件厂家)海南古典铜门定制厂家,
军事博物馆掠影
(北京地铁一号线军事博物馆站极具特色的装饰)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又被称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长安街西延伸线上。北京地铁一号线专设一站,其地铁站的装饰也很有特色,用《孙子兵法》的语句制成浮雕铭刻在墙上。《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足见军事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性。军事博物馆的主馆与当年的北京电报大楼和长话大楼一样,都是苏式建筑风格,又被叫做"斯大林式建筑"。"斯大林式建筑"开始于1933年,以1953年建成的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为代表,耸立的阶梯状结构衬托出中央塔楼的上升之势。纯正的"斯大林式建筑"外立面仿效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孵化的外饰面,但军博有自身的特色,尖顶上是巨大的人民解放军军徽,大门、窗户和柱子也换上了中国石狮、云柱等装饰,用来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自身的形式",包括北京西站和人民大会堂都是这种建筑类型。
军博主馆大门口的左右两边是两组群像,分别为海陆空三军战士的形象和男女武装民兵的形象,他们从建馆之日其就守卫在那里。值得一提的是,军博正面那四面大铜门,是福建的战士们收集的废炮弹壳铸造而来,每扇铜门高6.25米,重2吨,带着从沙场归来的火药硝烟的气息。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矗立在正中的毛主席站像,每天无数来参观的游客都在自发的排队与他合照。作者去的那天,正好有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士们聚会,也在毛主席像前留下了合影。
(毛主席像与屋顶的红星)
(民兵群像)
(海陆空三军将士群像)
路过毛主席像便是中央大厅,展出了数量众多的飞机和导弹,其中有"东风-2"弹道导弹和轰-6等重量级展品,十分的夺人眼球。从中央大厅可以下地下一层,也可以上二楼和三楼,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有两个大展厅在中央大厅范围之外,需要走出中央大厅才能到达。目前军博新展的导览系统还不是特别完善,甚至工作人员也不能完全准确的说出每一个展览的具体位置,所以还是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与探索。
(中央大厅侧视)
整个军博的展览可以分为五个大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兵器陈列"、"中国历代军事陈列"、“红色记忆-----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军事科技陈列"。在每个大展中,又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展厅,分布在整个军博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的展厅中。如果想仔细游览一番,最好是赶在军博上午9点开馆第一批入场,带上食物和水,中午小憩后下午继续游览,这样用一整天的时间才能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因为军博的陈列过于丰富繁杂,很多展品甚至都深藏于游人的记忆中,直到看到实物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在哪个地方看到过这段历史。如果想细细品味军博的每一件文物,可能是得花费整整一年吧。这里列举几个简单的数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有63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展出照片1200余张,文物2400余件,艺术品43件,图表94幅。"兵器陈列"展示空间为18500平方米,展出各型武器装备2500余件。"中国历代军事陈列"3150平方米,有1300余件文物。"军事科技陈列"分为陆海空三个展馆,7个展区,7500平方米展示面积。以上描述的还不是全部,作者曾经在小时候来过一次军博,那会儿的军博还没有扩建,但也已经走得筋疲力尽,现在再看新的军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别样的感受,但体力的增长还是赶不上军博扩建的速度。
(军事科技陈列展出的95-1式步枪)
(军事科技陈列展出的99A式坦克1:1模型)
(恰逢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建馆60周年)
(201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接下来应网友的要求,写写有特别意味的一件东西
两把日本军刀。它们并排陈列在一起,一把是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上将的佩刀,另一把是侵华日军海南警备府长官伍贺启次郎海军中将的佩刀。
(冈村宁次的佩刀,来源军博官网)
(伍贺启次郎的佩刀,来源军博官网)
日本在1945年8月14日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9月9日,中国人民在南京举行了受降仪式,冈村宁次将其战刀呈缴给中国受降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后由何应钦交送给蒋介石。冈村宁次战刀附装刀的木盒上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柄,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从南京总统府再次缴获了这把战刀,195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移交给军事博物馆。冈村宁次的战刀应该是在整个抗战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战利品,它象征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彻底失败,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而它也是中国人民另一次战争的胜利的象征: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到了台湾岛上,从而能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国家。
如果说冈村宁次的佩刀象征意义强烈,那伍贺启次郎的佩刀从文物价值上来讲,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的顶级文物。1945年日本投降时,韩练成中将作为赴海南受降的代表从伍贺启次郎手中缴获了这把战刀,并在1958年捐献给了军事博物馆。日军高级将领很多都是武士家族出身,随身的佩刀也有许多是家传的文物刀,这把战刀也是其中之一。这把刀铸造于宽文九年(1632年)八月,出自江户时期著名刀工虎彻长增弥兴正之手,被日本刀剑界评为"新刀上品"。日本刀剑界把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刀工分为"最上大業物"、"大業物"、"良業物"和"業物"四个等级,其中最顶级的"最上大業物"只有12人。虎彻长增弥家族一代目长增弥兴里和二代目长增弥兴正都是这12位"最上大業物"中的成员。如果按照中国的刀剑史来比照,就相当于欧冶子铸造的剑,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日本幕末时期著名的新撰组组长近藤勇也有一把据传出自长增弥虎彻家族之手的武士刀,但近来根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近藤勇的那把刀是仿冒品。军博收藏的这把"长增弥兴正"也可以算是日本国宝级的文物了,西方有些国家的收藏赃物,而军博,则是没收作案工具,这是最光明正大的。
(并排陈列在一起的冈村宁次佩刀与伍贺启次郎家传军刀)
另一件要说的展品,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和其他展品比起来,也并不那么珍贵。但是它代表着未来,不光是中国军事发展的未来,也是整个世界未来军事科技发展的未来。在军博的"军事科技陈列"空军部分中,有一架"翼龙-2"查打一体无人机的模型。所谓查打一体无人机,就是指侦查和打击为一体的无人机,可以挂载弹药长时间在战区上空巡逻侦查,一旦发现目标就直接打击。"翼龙-2"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机长11米、高4.1米、翼展20.5米,最大飞行高度9000米,最大飞行时速37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4.2吨,外挂能力480千克。
(军博的无人机体验项目)
“翼龙-2”可以执行20小时的持续任务巡航,装备合成孔径雷达,激光制导炸弹和GPS制导炸弹,也可以挂载反坦克导弹等武器。2001年,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行动中,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对"基地组织"的武装人员进行了打击,开创了无人机查打一体的时代。
(军博陈列的"翼龙-2"察打一体无人机)
像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样,这次行动也对中国军方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查打一体无人机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简单,并且战斗力很强,从那时起,我们也开始研制自己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查打一体无人机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换代,如今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机梯队。不光是自己使用,也大量出口,不光技术先进,价格也极其优惠。一架美制的MQ-9"死神"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为3000万美元,而"翼龙-2"仅需150万美元。因此在如今世界上各大热点战区都能见到中国无人机的身影,而美国军方则在不断地呼吁自己的无人机出口。在这架展品的下方,还有一个模拟操纵台,能看到很多小朋友排队体验无人机的操纵,这也是现代化无人机的优势所在,操纵简单,操作员不需要再经过飞行员严格的身体训练。可能在将来,一个平时斯斯文文的戴着眼镜的宅男,经过简单训练就可以操作着无人机完成各项任务,履行保家卫国的使命。无人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战争的趋势,我们在这个趋势上,从无到有追赶世界潮流,到现在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已经在引领世界潮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上,空军梯队展出了大量先进的无人机,从查打一体无人机到隐身高速侦查无人机,无不说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军事博物馆的这架"翼龙-2",就像是一个破折号,前边是短暂的历史,后边是无限的未来。
待续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